| 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 |  |  | 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編者: | 潘新安、程中山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定價: | 港幣88元 |  
                | 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出版日期: | 2011年9月 |  
                | 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頁數: | 464頁 |  
                | 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開度: | 特32開 |  
                | 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ISBN: | 978-988-15408-5-0 |  
                | 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編者簡介: | 潘新安(一九二三─),齋號小山草堂。祖籍廣東南海。少從謝誥康、黃慈博、黃思潛讀書。後營商致富,性耽吟詠。六十年代於香港島大坑道築「幼稚園」,雅集文友,並主持「碩果社」後期社務。一九七六年與梁簡能、潘小磐創立「愉社」,提倡風雅。時與梁簡能、李鴻烈、劉紹進、關殊鈔、謝季哲及周忠漢雅集於沙田隔田酒樓,號稱「隔田七子」。曾編《草堂詩緣》,紀錄數十年香港詩壇雅事。另著有《小山草堂詩稿》、《小山草堂文稿》。 
 程中山,祖籍福建莆田。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、哲學碩士、哲學博士。現任教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。研究中國古典文學,雅好詩詞,近年專注整理嶺南、香港詩學文獻,曾於《漢學研究》、《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》、《學術研究》、《中國典籍及文化》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。著有《香港竹枝詞初編》。
 
 |  
                | 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內容簡介: | 一九七六年,梁簡能、潘小磐、潘新安創辦「愉社」,繼承「碩果社」之雅集傳統,提倡風雅,發揚國學,歷經二十二年,於一九九八年解散。期間有陳伯祺、陳荊鴻、梁耀明、王淑陶、鄭春霆、勞天庇、何竹平、趙大鈍、陳襄陵、陳秉昌、關殊鈔、李鴻烈、常宗豪、劉紹進、洪肇平、李汝大、區燊耀、黃坤堯等七十多位社友加盟唱和。 
 愉社兩月一聚,常於鑽石酒家、建國酒家、居可俱樂部、嶺南會所、沙田酒家,遠至石香臺、梅窩等地舉行雅集。社課由社友輪流命題,不拘詩詞,於四時佳日、家國時局、詠物詠史等,感興抒情,佳作紛呈,凡得一千七百餘首,風格雅正,足可反映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香港古典詩詞之發展風貌。
 
 |  
                | 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 |  |  |  |